通讯员 肖渝琪、窦艳艳、陈丹、苏红、李超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技能竞赛则是检验育人成效的试金石。近年来,武汉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信创产业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号召,立足我省实施的“技兴荆楚”工程,始终锚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核心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根基,以“岗课赛证”融合为路径,持续突破,屡创佳绩,构建起“学赛结合、技德兼修”的育人新格局。
赛事捷报:省赛斩获多项佳绩,技能比拼显实力
6月29日至7月10日,在2025年“中银杯”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武汉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信创产业学院)师生团队表现亮眼,在四个赛项(道)中夺得六个一等奖,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与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高职组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角逐中,武汉职业技术大学代表队勇夺两项一等奖。其中,指导教师窦艳艳、郑凯带领学生李佳杰、吴正宇、黄琳炜获推荐队一等奖,学生赵天乐、张知博、阮超立获抽测队一等奖,并以648分斩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排位赛第一名。
在应用软件系统开发赛项比拼中,师生团队共斩获三项一等奖。其中,由梁莎、陈丹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获推荐队一等奖、抽测队一等奖、国赛选拔排位赛第一名,两位指导教师在教师赛中获得一等奖。
此外,教师陈铭、高源带领学生竺雨青、罗振荣、蔡果、程迅荣获人工智能赛道(高职组)一等奖;教师苏红、胡斌指导的孔逸霞、朱军旗、王铭帅、戢欢学生团队获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二等奖。
专业筑基: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深耕人才培养沃土
专业建设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学院紧扣数字经济发展脉搏,构建覆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软件开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领域的专业集群,形成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的专业体系。
围绕产业发展、聚焦产业需求,学院高质量推进“五金”建设,与行业领头企业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将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核心知识与前沿技术对接,岗位实践与社会服务对接,打造“金专”“金课”“金材”“金地”。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校内外实训基地,以真实企业项目和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为竞赛中的高强度任务奠定扎实基础。
学院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既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金师”队伍。这些教师在教学一线为学生传授知识,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指导,将竞赛经验反哺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近两年,万彪、邓小飞、项阳阳等13名教师获得“湖北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和“湖北省技术能手”荣誉,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赛教融合:深化岗课赛证衔接,激活技能成长动能
学院将职业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岗位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有机融合,形成“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育人闭环,实现技能培养从“知识传授” 向“能力锻造”的质变。
在日常教学中,学院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针对竞赛备赛,学院建立“常态化选拔—专项化集训—实战化模拟”机制。年初通过“一院一赛”筛选潜力选手,结合“岗课赛证”要求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技术上对标岗位标准,强化数据库设计、算法分析等核心技能;认证上衔接“1+X”证书考核,提升系统部署、运维等规范化操作能力;团队协作上模拟企业项目组模式,培养沟通协调与问题解决能力;并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到心理辅导等各个方面为选手们提供全方位支持与保障。
匠心传承:厚植技能报国情怀,续写职教发展新篇
技能人才培养,既要锤炼技术本领,更要厚植家国情怀。学院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育全过程,引导师生践行“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使命担当。
荣誉的背后,是学生团队每日奋战至深夜,反复打磨技术细节;指导教师全程跟进,牺牲节假日陪练答疑;学校校领导、教务处、后勤保障处等大力支持;学院领导班子统筹协调、周密安排、全力保障。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已内化为学院的育人文化。
学生朱军旗在赛后坦言:“在15小时的极限比拼中提升了专业技术,更让我意识到团队协作与抗压能力的重要性。”这种在竞赛中磨砺出的职业素养,正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隐形竞争力”。指导老师苏红表示,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作为专任教师,将继续深化“岗课赛证”融合,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技能尖兵,在数字经济一线践行“技兴荆楚”的使命。
人工智能学院(信创产业学院)院长易海胜表示,学院目前有4 支队伍正在全力备赛,他们将代表湖北省参加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 个赛项(道)比赛。这次省级技能竞赛与技术能手培育的成果,成为学院深化改革、服务产业的重要引擎。接下来,学院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变革,优化专业群建设,完善竞赛孵化体系,推动赛项成果向教学标准转化,发挥“湖北省技术能手”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教学—竞赛—技能—就业”闭环赋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服务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产业变革,为数字中国建设、为湖北建成中部崛起战略支点贡献数字力量。
审核:易海胜 责任编辑:娄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