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叶莉)4月18日,由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协办的“数字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培养”国家级培训项目圆满落幕。
本次培训为期16天,河北省80名电子信息大类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在名师工作室引领下,完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度研修,标志着产教融合型名师工作室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孙中亮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优势,构建了“AI+教育”创新课程模块,将企业最新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工具包。
李雪名师工作室发挥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教学创新优势,开发了“数字课程资源五步开发法”实训体系,通过“理论精讲—企业观摩—案例拆解—项目实战—成果输出”的闭环培养模式,确保参训教师实现技能转化。
教学场景
培训中,“AI + 科研” 板块成为焦点。参训教师学习到了一系列实用 AI 工具,为其在科研道路上排忧解难。在课题研究方面,通过相关 AI 软件,教师能高效筛选海量文献,精准定位研究热点与前沿方向,大幅节省资料搜集时间。而在学术论文撰写时,AI 语法检查与智能润色工具大显身手,不仅能纠正语法错误,还能根据论文风格需求优化语句,提升论文质量。教师们表示,这些 AI 工具为科研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在AI教学资源开发专项训练中,李雪名师工作室、孙中亮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采用“企业工程师+教学专家”双导师培养模式。企业工程师与课程专家联合指导的“数字人形象设计”实战项目,让参训教师在48小时内完成从脚本设计、语言合成到虚拟教师形象生成的完整流程。来自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潘倩老师表示:“名师工作室提供的AI教学资源开发模板和标准化工具包,解决了我们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名师工作室搭建的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对接5G产教融合基地、集成电路技术中心等12个实训场景,参训教师深度体验了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仿真实验中的创新应用。
培训成效数据显示,名师工作室主导研发的四维评价体系成效显著:参训教师数字资源开发效率提升300%,AI工具使用熟练度达专业级标准,98%的教师完成可落地教学方案设计。这是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反哺教学'理念的成功实践。中信科移动的孙中亮总监在结业仪式上强调,我们正构建'名师工作室+领军企业+职业院校'的三元协同机制,未来将持续输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中国方案”。
培训班学员实地参观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业务总监孙中亮经验分享
本次培训是落实《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参训教师将作为数字教育种子教师,带动河北省建设26个校级数字课程资源开发中心,预计惠及超5万名职业院校学生。
这场培训最动人的,不是炫酷的AI技术展示,而是名师工作室构建的造血式赋能体系。当企业工程师和教学专家真正肩并肩站在讲台上,当车间数据实时流淌进备课系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终于有了看得见、用得着的实施路径。
审核: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