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武职】执笔习礼剪非遗 国际学生三艺同修共绘中国风

发布者:xww来源:外语外贸学院 时尚与传媒学院发布时间:2025-04-20浏览次数:136

       通讯员 龙珍妮 摄影 游经波

       穿汉服行古礼挥毫泼墨,执剪刀裁云纹对话非遗。4月17日下午,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留学生语言学习班第三次实践课堂在时尚与传媒学院火热开展。50余名留学生身着汉服,在书法、汉服礼教与植绒布剪纸的“艺术三连击”中,沉浸式触摸中华文化脉搏。

       墨香透纸传文脉 ,悬针垂露悟匠心

       在凌峰楼B303教室,满屋墨香氤氲。书法课主讲人、时尚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曹晓斌正以“永字八法”揭开笔锋奥秘:“竖,锋逆上,向下力行,不得僵直;挑,则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笔末……”留学生们目不转睛,纷纷拿起毛笔效仿,唯恐漏掉任何一个步骤。

       推、压、钩、挡、托,仿影、单钩、双钩、填实……留学生们牢记执笔方式,迫不及待开始了汉字临摹。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塔吉克斯坦学生穆罕默德利回顾着老师的讲解,屏息凝神,在宣纸上落下一个“夫”字。

     “我也会写中国书法了,快帮我用相机记录下来!”孟加拉国的艾哈迈德向同伴喊道。“执笔要稳定灵活,心态要轻松、自然、舒适。”曹晓斌走到留学生身边逐一示范教学。

       一堂书法课下来,留学生们发现学习书法不仅需要耐心和毅力,还需要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个性气质。“中国文字的变化微妙,形态不一,意趣迥异。我们希望通过书法中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带大家感受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曹晓斌说。

     “这几个字寓意着世界文明和谐共存,人类社会和平繁荣。”教学展示中,曹晓斌在宣纸上写下了“和美大同”四个大字,留学生们的笑容在东方哲学的温润中定格。

       汉服云肩映古韵,拱手礼中见风雅

       移步凌峰楼C31室,表演厅内人声鼎沸,丝竹声起。“我国自古被称为‘衣冠上国’,天人合一、天圆地方、洒脱飘逸,这些都是汉服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气质,”只见时尚与传媒学院教师苏小轩一边讲解,一边引导留学生们换上直裾襕衫和马面裙。

    “双手交叠,男左女右,目光谦和——”跟随着苏老师的示范,留学生们轻抚广袖襦裙,在九夏汉服社志愿者的指导下学习“拱手”和“揖礼”。“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的礼制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出生礼’用于迎接新生的喜悦,‘成人礼’寓意承担成长的责任、‘婚礼’缔结两姓之好合、‘祭礼’则缅怀先贤之隽永。”苏老师的教学让留学生们对礼制礼仪有了更深的理解。

       乌兹别克斯坦学生梅丽莎兴奋地拿出自拍杆录制视频:“汉服太美太特别了,就像流动的山水画一样!我在行礼时,仿佛穿越到了千古年前的中国!”“我从五岁就开始看汉服的视频了,一直都非常想体验汉服,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这个近距离了解汉服的机会!”来自巴基斯坦的林小鱼开心地对志愿者说。

       活动现场,留学生们身着云肩刺绣汉服,手持支架拍摄国风大片,刺绣纹样与剪纸图腾在光影中交融,传统与现代元素在欢笑中共舞。

       金剪裁春连古今,植绒窗花绽新枝

       当AI遇上非遗剪纸,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在AI剪纸作品的呈现下,黄鹤楼、光谷广场、长江大桥、空轨列车活灵活现,武汉的全貌呼之欲出。“原来武汉和重庆一样,也是一个酷炫的赛博城市!”留学生们不由感叹道。


     “大家猜猜,这些剪纸图案是怎么连接起来的呢?”时尚与传媒学院教师谭迎春的发问引发了留学生们的思考。“剪纸有五字诀:一圆,二尖,三方,三缺,五线。大家记住‘线与线相连,形与形相连’这个规则,就可以剪出自己想要的任意形状了。”见留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谭老师笑着揭晓了云纹剪纸秘诀。

       哈萨克斯坦学生李乐马上动手剪了起来,并把修剪的“蝴蝶”戴在脖子上笑道:“看,我像不像中国古代的将军?”植绒布花在他的肩头焕发出绒感新姿。“我们上周也学习了剪纸,我以为它只能被贴在窗户上,没想到作为服装和油纸伞装饰也这么漂亮!”来自也门的木泽兴奋地说。

       欣赏完“二十四节气”和“脸谱”剪纸作品后,留学生主动分组挑战“汉字”主题创作,不一会儿,便剪出了“中国剪纸妙剪生花”。

       文化不是标本,而是流动的盛宴。这场沉浸式、立体化的教学实践体验,让汉服广袖拂过指尖,更在留学生心里种下了文明互鉴的种子。

        审核:邱文成 责任编辑:娄修明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