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武职】从创意课堂中感受古诗和汉字之美

发布者:xww来源:外语外贸学院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468

       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洋、李亮)4月7日,清明假期刚过,外语外贸学院吴娅敏老师在书写课堂上,引领93名留学生以创意方式学习古诗《清明》,复习象形和会意造字法,开启形声造字法的学习之旅。       

       花式咏诗,感悟诗意

       课堂伊始,吴娅敏老师用湖南话、粤语、家乡话和普通话花式背诵古诗《清明》,并让学生猜测自己的籍贯,借此复习“外地”和“外省”的区别。随后,她带领学生逐句朗读、反复练习,课堂气氛逐渐热烈。

       在创意朗读环节,留学生们按照不同指令花式咏诗:时而放声唱诗,时而轻声吟诗;时而踱步咏诗,时而马步吐诗,课堂笑声不断,诗意盎然。     

       接着,吴老师组织分组抢答活动,帮助学生复习诗歌中的象形字“雨、行、人、酒、家、杏”和会意字“断、有、明”,同时引导学生预习形声字“清、欲、借、问、处、遥、指、花、村、魂、何”。通过复习与预习,留学生们对汉字造字法和诗歌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法体验,领略诗风

       书法练习环节,吴娅敏先让留学生自行练习硬笔书法,她在一旁巡查指导。针对留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字“纷、魂、酒、断”,她用“拆文解字”方法进行示范,解析偏旁含义,帮助学生掌握规范书写。     

       为激发留学生书写热情,吴老师特意准备花色书法纸张,奖励书写过关的留学生。

       每位留学生完成书写后,吴老师拿出古风服饰,让学生带作品上台拍照留念。在拍照过程中,她带领留学生们巧妙复习HSK3第一课中易混淆词汇,如“带”与“常”、“真”与“直”、“很”与“跟”、“作”与“昨”以及“游客”与“旅客”的区别。

       AI创意穿越,感受诗境

       课堂高潮来自AI创意环节。吴娅敏提前收集留学生正面照,用AI软件生成清明古风画报,并结合留学生朗诵《清明》的音频制作意境小视频。看到自己的古风造型,留学生们纷纷惊叹“Amazing”和“太美了”!     

       越南留学生裴氏红分享道:“越南也有清明假期,我们国家的清明节是上周五,假期持续一周。”留学生九德对他的画报赞不绝口:“I really like the editing. It’s really nice. I am so satisfied. Thank you so much!(我太喜欢老师您的清明节照片剪辑了。我很满意,太妙了!非常感谢您的清明画报!)”留学生亚飞将古风照片分享到脸书,展示自己的中式“斋节”。木泽也将画报发到家族群中,与家人分享这份特别的礼物。

       书写课堂,激发热爱

       这堂创意书写课上,吴娅敏老师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梳理汉字造字规律,理解诗歌深意,激发了他们对汉字书写的热情。

       吴娅敏老师表示,以创新多元的教学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梳理汉字源流,又能化解他们的学习焦虑,希望能激发留学生探究中华文明的热忱。

        外语外贸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辉表示,本期留学生项目,既在解码汉字基因中夯实文化根基,更在构建文化对话新范式上开拓创新。正如课堂上各国留学生的书法作品所书“文明互鉴,美美与共”,正通过创新表达的中华文化符号,搭建起跨越山海的人文对话之桥。

       审核:黄晶晶  责任编辑:娄修明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