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史可
在职业教育迈向本科层次的关键阶段,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育人特色鲜明的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有这样一群青春学子,从国旗仪仗队晨曦中踢正步丈量信仰到留守儿童课堂里的温暖陪伴,从午休时在排球场挥汗诠释奋斗到傍晚舞台上悠扬的旋律,他们拒绝“内卷”,也不做“鸵鸟”,而是在挑战中突破自我,在实践中锤炼本领。
他们,用热爱点燃青春,用拼搏定义成长,绘就了一幅“别样精彩”的青春画卷。
王广远:执戟护旗,青春在责任中挺立
每天清晨6点的晨光,晚上10点的月光,是王广远与仪仗队队友们的“固定伙伴”。站军姿、踢正步、练队列……这些看似单调的训练,逐渐成为他大学生活的“自律密码”。
“一开始真的很累,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坚持下来后,我的作息有规律了,注意力也更集中了。”王广远笑着说。然而,最令他铭记的,是那一次次护送国旗走向升旗台的时刻:“当国歌响起,所有人的目光汇聚在国旗上,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荣誉、责任与使命。”王广远坚定地说,“每一次升旗,都是对祖国最真挚的敬意。”
升旗仪式上,王广远(右四)和国旗仪仗队队员们护卫国旗入场
王广远参加国旗仪仗队训练
“这里没有‘内卷’,只有并肩作战的队友。”在王广远眼中,加入仪仗队是不仅仅为了历练,更是一种对信仰的丈量。
训练时的严格要求与休息时的轻松氛围相得益彰——队员们为每一个动作反复打磨,也会在闲暇时相约爬山、聚餐,共享青春的热血与欢笑。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去年的运动会开幕式彩排。“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大家浑身湿透,但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所有人都坚持完成排练。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团队’的意义。”王广远说,正是这种既有纪律又有温情的环境,让他在半年间结交了10余位挚友,“他们是我大学生活最珍贵的礼物”。
蔡湖云:躬身力行,青春在奉献中闪耀
2025年3月6日,物联网23302班学生蔡湖云正仔细清点志愿服务所需的物品,准备前往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分厂。
这一天,对她而言意义非凡:这是她第100次参与志愿服务。从校园到社区,从医院导诊到企业帮扶,这位自嘲“非学霸”的姑娘,用脚步丈量社会,用行动诠释青春的意义——不在于名次和成绩,而在于以热忱之心点亮每一盏微光。
“第一次帮张爷爷刷医保卡时,我的手都在抖。”回忆起2024年春天在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的初次志愿经历,蔡湖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她正经历学业上的挫折,却在一次简单的陪伴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当她成功帮助一位失独老人预约B超时,老人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珍藏已久的奶糖递给她。“那一刻,我突然懂了,‘被需要’原来是一种如此温暖而珍贵的幸福。”蔡湖云说。
蔡湖云在医院做志愿服务
2024年暑假,蔡湖云来到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蔡井村,参与“夏日学伴之旅”志愿活动,负责教授音乐和手工课程。第一天,孩子们在她的带领下唱起《小星星》,稚嫩的童声在简陋的教室里回荡,交织成一幅温暖的画面。第二天的手工课上,她手把手教孩子们折纸船,看着孩子们兴奋地高举作品,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她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与成长。
蔡湖云为留守儿童上手工课
“志愿服务并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彼此成就的旅程。”蔡湖云感慨道。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她不断被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感染,也在他们纯真的热情里找到了初心。那些欢笑和陪伴,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她的世界,也点燃了她心中持续奉献的火焰。
如今,每当学弟学妹问她“如何平衡学业与志愿服务”时,她总是笑着拿出手机里珍藏的照片——一幅留守儿童亲手画的“谢谢姐姐”与一张考试成绩单并列存放。“曾经,我也沉迷短视频的即时快感,直到发现,真正的获得感来自创造价值。”蔡湖云说。
干雨露:跃动赛场,青春在拼搏中回响
干雨露与排球的缘分,始于一次意外的尝试。
大一刚入学时,她看到学院女排招募新队员的通知,尽管从未接触过排球,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训练第一天,她的发球屡屡失败,接球也手忙脚乱,但她没有退缩。每天清晨6时30分,她准时出现在球场,独自练习发球和垫球;晚上下课后,又与队友加练战术配合,一次次磨合,逐渐找到了比赛的节奏。
干雨露参加排球训练
“第一次参加新生杯女排比赛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干雨露回忆道,“但当我听到队友的加油声,那种团结的力量让我瞬间充满信心。”半年后,她不仅成为学院女排的主力队员,还成功入选校排球队。她感慨道:“排球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也让我在运动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
干雨露(右一)排球赛后与队友合照
除了体育,干雨露还在艺术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大一入学时,她凭借清澈的嗓音和对音乐的热爱,加入了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并迅速成为骨干成员。
2024年11月,学校组织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她被选为主唱。为了完美呈现作品,她每天清晨在凌家山上练习,甚至深夜对着镜子调整表情和发声技巧。
干雨露(左二)参加宪法晨读活动
“活动当天,当舞台灯光洒下,我深吸一口气,听见琴声缓缓流淌。那一刻,我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它是旋律的流动,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干雨露说,“当《宪法伴我们成长》响起时,我仿佛看到了法治精神在每个人心中流淌。”
一个月后,她随大学生合唱团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成果展演。演出当天,她与团队默契配合,一曲《人世间》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每一次站在舞台上,我都能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热爱音乐。”她坚定地说。
干雨露(右三)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成果展演
“我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是我真正热爱的。”干雨露笑着说,“能够在运动和艺术中找到自我,并不断提升自己,是我大学生活最珍贵的经历。”
在武职这片充满希望与机遇的沃土上,三名光电学子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诠释着青春的意义。他们用行动证明,青春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成绩单上,更在于对热爱的执着追求、对责任的勇敢担当,以及对团队和社会的贡献。他们的青春,是用汗水浇灌的青春,是以责任为翼的青春,是为梦想拼搏的青春。
审核:任超 责任编辑:娄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