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故事】王若涵:旅学暖乡,青春绘梦

发布者:xww来源: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发布时间:2025-01-12浏览次数:906

       通讯员 郭航

       当校园的喧嚣渐渐被假期的宁静取代,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2024级学生王若涵带着行李踏上归乡旅途。她的心,被家乡湖北省宜都市架锅山村紧紧牵引。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大一学生,王若涵渴望在2025年寒假期间,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家乡老人和孩子们送去温暖,让爱在寒冬闪耀。

       智助桑梓,情暖老人心 

       寒假回乡,王若涵与村干部一起看望村里的空巢老人、失独老人,了解老人们的生活近况及需求,协助申报2025年“暖冬慰问”相关手续,耐心帮老人进行智能手机扫脸认证。

     “奶奶,您好。现在科技发达,扫脸就能认证,不用跑社保局了。”走进一位老奶奶家,她逐字逐句解释文件,让老人知晓每一项权益。遇到老奶奶不理解的步骤,她轻言细语安抚老人着急的情绪,并不厌其烦地多次示范,像在校时的实操演练般严谨、细致。

    “您先拿起手机,打开这个图标,然后对准这个框,眨眨眼,张张嘴,就这样。”老人按照王若涵的提示,缓缓眨眨眼,又轻轻张开嘴。不一会儿,只见手机屏幕上显示“认证成功”。

       老人拉着王若涵的手,笑逐颜开:“真没想到,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呀!以前签字按手印的流程太繁琐了,养老保险认证也总是看不懂。今年多亏有你这样的年轻人帮忙!”

       听了老人的话,王若涵心里暖洋洋的,她觉得能够帮家乡的老人们足不出户完成认证,意义非凡

       这次寒假返乡,王若涵凭借旅游计调实务课程培养的专业素养,妥帖处理每个环节,已助力二十余户村民完成认证,保障老人按时领取养老金,让老人们在寒冬中真切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      

        梦启童真,文旅润乡土

       与此同时,王若涵与驻村工作队、妇女儿童委员深入乡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尤为关注一位有抑郁倾向的女孩。

       初次相见,女孩显得拘谨、羞涩,因为很少出门,对外面的世界满是好奇与懵懂。

       王若涵轻轻拉着女孩的手,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向女孩讲起各地风土人情:“在西双版纳,有茂密雨林,还有好多奇特的景观。大象卷木头玩耍,孔雀开屏美如画;人们住竹楼,穿着漂亮的民族服饰,每逢节假日都会唱歌跳舞,热闹又欢快。”

     “姐姐,我以后也能去这些地方看看吗?” 女孩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想往。“当然可以,只要你努力。外面世界很精彩,等你长大,你可以去看高山巍峨、大海辽阔,可以去体验不同地方的四季变换,去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去探索那些未知的美好。”女孩与王若涵亲近起来,如冬日遇见暖阳,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笑声。 

     “我相信,她一定能够战胜内心的阴霾,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王若涵满怀期待。   

       从寒假开始至今,王若涵先后为村里5名留守儿童讲述历史典故和有趣的民俗故事,丰富孩童们的课余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种下希望的种子。她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中来,营造关心儿童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王若涵在家乡奉献爱心,获得了村委会和乡亲们的认可,村里向她所在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发来了感谢信。   

       青春有为,爱洒家乡路

       20249月入学,王若涵怀揣着一颗热忱之心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旅游与航空学院专业氛围与实践机会,引领她精研专业知识,砥砺品德修为,同时滋养她内心那颗奉献种子

       大学首个寒假,她走进社区乡亲们普及旅游安全与文明出行常识她主动为乡村活动当志愿者,助力文化建设关怀老人生活,给孩子们讲述外面世界精彩。

       王若涵的故事,是青春与奉献的赞歌。她用专业知识与爱心,在家乡架起温暖桥梁,让老人们安享晚年,让孩童们心怀希望。她的脚步不停,奉献不止,用青春书写大爱篇章,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为社会进步注入活力。在她身上,我们看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她的故事将激励更多人投身公益,用爱温暖世界。

        审核:陈玲玲  责任编辑:娄修明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