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秩芳华 • 校友荣光】何雨潇:做新闻路上的一点萤火,有一分光,发一分热

发布者:xww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3-05-29浏览次数:1120

撰文/通讯员 冉聪

       2018年,何雨潇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先后从事过报社编辑、融媒体记者等工作。现在的她,就职于三亚传媒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新媒体部,继续着自己的新闻传播之路……

何雨潇工作图

始于热爱

       大学时,何雨潇所学专业是药品经营与管理。在毕业之际,她并没有囿于自己的专业去择业,“我想了很久,还是想要选择一份和文学相关的职业。”于是,她婉拒了专业老师介绍的药企工作。

      在毕业后的一年里,何雨潇所从事的工作都与文学相关。2019年6月,她抓住机会,成为了京山市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见习记者。初次接触记者工作的何雨潇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就进入了角色。在跟着前辈参与了两次新闻采写之后,她就扛起摄像机,独自跑起了采访。凭借着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何雨潇在见习一星期之后就赢得了部门同事的认可。

       何雨潇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胜任记者工作,与她自身的文学积累密不可分。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从小就养成了阅读、摘抄和写作的习惯。高中时的何雨潇,就已经在荆门日报发表文章。上了大学之后,她在院学生会宣传部任职,还会在网络上连载小说。

      “我有足够的积累,但我又一直在路上,所以我有无限可能。”何雨潇在这句话中,找到了极大的共鸣。她的成长之路,也仿佛就是这句话的现实写照。

线是职责,更是使命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为了传递最及时、最权威的信息,何雨潇主动驻守防疫一线62天,报道联防联控举措工作,记录抗疫感人故事。

       由于记者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何雨潇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分散奔波于城市各处采写新闻。早上六七点出门,晚上十一二点回家是她那段时间的常态。“我那个时候才知道,一个城市仅仅靠路灯的灯光,是非常黑的。”

何雨潇(右一)工作图

       在去隔离酒店进行采访时,何雨潇担心素材不齐全,依旧冒着危险进入酒店内部拍摄。与一同去采访的同事,同时也是她的师傅对她的这一莽撞行为很是担心,你是跟着我一起出来的,我还是想保护好你。你这么小的年纪,就不能自己多注意一下吗?

那个时候,我能为大家做的其实也非常少,我仅仅只能拿起笔多写一点,拿起镜头多记录一点……我知道我师傅是为我好,但我觉得有些镜头如果不进去,那这方面的素材就是缺失的。

凭借着这样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何雨潇在封城期间拍下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也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新闻稿件。

当时何雨潇的父母也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家人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我的父亲是党员,他当时十分支持我,跟我说,这是人生中一段很宝贵的经历。我们都相信,守得云开终见月明。何雨潇一家三口奔赴防疫一线,根植于心的是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

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

不管是在大学时期,还是进入社会之后,何雨潇一直秉承着一个人生信条,那便是: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在学习中,在职场中,在生活中,对于遇见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真诚相待,怀揣谦虚之心,不停学习。”

何雨潇(前排右一)和同事

“有时,从采访对象身上,也能汲取到强大的精神力量。”何雨潇犹记得去采访揭廷椿老人的经历。当时她去到揭老家中,翻阅了其书房内30万字的随读笔记。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何雨潇都被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信仰深深打动。

       在何雨潇看来,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可以经常性地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因为深入采访和了解,推翻了我以前对某个单位某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刷新了我以往的认知,也让我的眼界变得更加宽广。”

       在京山市电视台工作的两年时间里,何雨潇曾跟随武警官兵进出医院,记录他们施救路边受伤的六旬老人;也有幸和京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技术员一同乘坐直升机,在高空开展松褐天牛飞机防治作业;她还随同人民武装部和京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给立功受奖现役军人送过喜报……“可以说,这两年是我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两年。”

       其实,要当好一名基层记者,并非易事。通宵写稿,扛着沉重的设备上山下乡对何雨潇来说是常态。她曾在三伏天外采时中暑,几度淌出鼻血,也曾在一天之内跑完二十多个村做采访……但这些在她看来都是值得的,“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不易,我这个程度不算什么……况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它所带来的成就感是能让人心生愉悦的。” 

       在采访过程中,何雨潇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在她看来,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身处什么岗位,都要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何雨潇如是说。

(审核 喻长春 编辑 蒋媛媛)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