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职网讯(通讯员 吴森森 张小乔)这里距他的家有80公里,这里的工作与他熟悉的教书育人岗位反差很大,远离家人和同事,不见喧嚣与繁华,唯有炎夏酷暑,数九寒冬。但他似乎来不及思考这些,他心里装着的是那37家人、64个贫困村民,还有那念念不忘的村落。
这里,就是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群力村,一个由留守老弱病残幼妇组成的“空心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而他,就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王波。
2018年,王波和同事们来到这片土地,在省、市扶贫办领导下,与当地村委协力同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持续下足“绣花”功夫,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2018年底,最后一户贫困户冲破脱贫难关,贫困户全部脱贫销号,全村整体实现了脱贫出列,提前两年完成脱贫任务,现已进入精准扶贫巩固成果阶段。
“扶贫是国家的大事,自己的困难是小事,舍小顾大,我相信自己的选择!”
这是王波接到学校领导交付给他扶贫驻村工作任务时说的一句话。学校领导并不知道的是,那时王波的母亲患有急性白血病,身体极度虚弱,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治疗;王波的儿子高考在即,学习压力很大,急需父亲的关怀和鼓励。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波心中有过矛盾,也有过为难,但权衡再三,他还是将家庭的事情放在了心底,没有向学校提出任何要求,毅然选择了驻村扶贫。
扶贫工作有严格的驻队要求,一周五天四夜的纪律必须遵守。对工作,王波尽职尽责。而对于家人,他却有深深的内疚。他明白,作为儿子,在母亲病重的情况下,没能守在身边照顾,他是不孝的;作为丈夫,在最需要支撑整个家的时候,却没能为家里分担一丝困难,他是不称职的;作为父亲,在儿子最需要爸爸帮助的时候,却没能陪伴关心,他是不合格的。
但在王波心里,精准扶贫是一项事关群众福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一件值得全身心投入、有意义的事情。他说,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舍小家、为大家,是所有扶贫队员的共同选择!
“用我的汗水为贫困户办成实事,取得他们理解信任,我的付出有意义!”
王波很快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对村情不熟悉,他一边咨询,一边记录;对贫困户住址不清楚,他一边打听,一边在工作笔记中标识;对贫困户致贫原因不了解,他一边查阅台账信息,一边深入贫困户家中,促膝长谈……
很快,王波熟悉了贫困户的详细情况,资料台账也不用随身带了。贫困户张仕平常年一人独居,他经常前去探视,和他聊天谈心;下大雨时老张家中因地势低洼地面积水,王波和其他队员一起帮忙清理出水沟;王茂林老人的母猪又下了一窝猪崽,正为销路发愁,他赶紧帮忙联系;张上英老人的耳背情况更严重了,他带去医院检查诊治。特别让扶贫工作队揪心的是,年近80的贫困户刘本华和老伴何宗梅家庭困难,村里推荐到街道做些道路清洁工作,而刘本华脑部做过手术,思维混乱,说话口齿不清,有时犯迷糊不知道回家的路,王波几次和其他队员四处寻找,帮忙将老人送回家中。
“精准扶贫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扶贫干部就是要用真情和真心,换来群众的信任和满意!”王波时刻牢记习主席指示,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
“我们的任务是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守护全村安宁,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今年入夏以来,降水稀少,尤是立秋后,更是天干物燥,田野间枯树枯枝密布。部分村民仍固守传统耕作,在田间焚烧秸秆,极易造成森林火灾。
2019年9月20日傍晚,工作队队员在村中走访时,远远望见村中冒起浓烟。王波和同行队员范怀柯、李广峥几乎同时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顿觉情况不妙,快速向冒烟的方向跑去。
赶到村二组新屋张时,发现已有大约十平方米的荒坡开始燃烧。村民张婆婆正在着火点旁艰难地扑打,瘦小的身躯难挡风助火势。眼看火苗就要蔓延到旁边面积更大且更易燃烧的杉树林。千钧一发之际,王波等人来不及多想,随手抄起树枝就向着火点围拢。扑火过程中,他身上都被带刺的树枝划伤,手掌被扑火的木杆磨破,汗水、泥水混入伤口.....他咬牙忍痛坚持着,“这些伤痛和村民财产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我们只希望尽快扑灭肆虐的火焰。”
闻讯赶来的村民带来了灭火工具,加入救火队伍。经过1个小时的共同奋战,队员与村民合力将火扑灭。由于发现及时,这次失火未造成更大损失。群力村村支部书记张清说:“这场火真让人后怕,多亏了工作队反应快。”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农村更坚实,没有一种事业比造福人民更崇高。王波同志用真心真情赢得了贫困户和村民的赞许。或许,他失去了城市生活的热闹繁华,也缺少了家庭的“天伦之乐”,但脱贫攻坚路上却留下了他坚实的踏痕,留下了让一方村民为之点赞的“党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