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故事】缅甸留学生陈彬:求学武汉,爱上武职

发布者:xww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09-16浏览次数:2310

武职网讯(党委宣传部 董豆豆 通讯员 汪春莲 大学生记者团 曹明朝)满脸善意的微笑、说起话来不疾不徐,缅甸留学生陈彬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文质彬彬、人如其名。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陈彬过得充实而开心,因为在武汉找到了一份工作,赚到了一“大”笔钱,并且还能用汉语与人自如交流。“2017年春天,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11个缅甸同学千里迢迢到中国武汉留学。没想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自己在武职能成长得这么快,在武汉也是好运连连。渐渐地,我爱上了武职,也喜欢上武汉这座城市。”陈彬乐呵呵地告诉校媒记者。

缅甸小伙成了武职“名人”

20173月,陈彬与11名缅甸同学来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留学。这是他们第一次远离家乡到国外求学。

他们的到来,引起了武职全校师生的关注。要知道,与以往短暂的学习交流不同,这12名缅甸学生是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首批全日制三年制留学生。作为第二期中缅职教留学项目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除了武职,陈彬还有75名缅甸同学,分别在南京、重庆、浙江、天津、苏州等地的6所高职院校就读。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首届缅甸来华留学生开学典礼

2018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首届缅甸泼水文化节

    在武职这个以中国学生为主的校园里,12名缅甸新面孔为校园带来了新鲜感,注定会给师生带来更多精彩的故事。

    为了让缅甸留学生迅速熟悉环境,武职国际学院的老师们做足了功课:为缅甸学生策划、举办生日Party;专门举办泼水节活动,让他们欢度佛历新年,纾解思乡之苦;带他们登上黄鹤楼、走进博物馆、游玩汉口里、参观园博园,让他们近距离感受武汉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学校还专门派出这支留学生代表队参加湖北省第32届大学生武术比赛,让他们在赛场上发挥特长、增长见识。

陈彬(右二)在开学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在这群学生中,陈彬“露脸”次数最多:2017年春天,他被缅方推荐为团队小组长,带领11名小伙伴从缅甸到武汉开启新的学习征程;在武职首届全日制留学生开学典礼上,陈彬作为留学生代表发言,并与缅中友好协会中央执委、湖北省教育厅及武职的领导面对面交流;入学后,他被推荐为班长,组织同学们参加学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见诸报端的各种图文中,他往往是最突出的那一个。

    这位皮肤黝黑、略显腼腆的小伙子,俨然成了武职“名人”。

“武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初来武职,陈彬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饭菜不合口味、想家、语言不通无法与人交流……

缅甸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课

缅甸留学生在武职过第一个幸福“中国年”

缅甸留学生参观武职虚拟现实创新工场

陈彬很着急,武职的老师们更着急。为了让这群缅甸留学生找到家的感觉,学校从方方面面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安排:给每两位留学生安排一间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器一应俱全的宿舍,宿舍免费安装wifi,让留学生们每天都可以和国内的亲人视频聊天;让老师带着留学生一个食堂一个食堂、一个窗口一个窗口去尝试,寻找适合留学生口味的饭菜;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每天都安排汉语课程、要求留学生每天写一篇3分钟的命题作文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大声朗读、组织留学生相互点评等,强化汉语学习;安排“一对一”的老师,及时帮留学生答疑解惑,解决他们专业课学习起来吃力、跟不上的问题。

几个月下来,陈彬完全习惯了在武职的生活。他喜欢老师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字“陈彬”,这和他在缅甸的姓名发音相似;他喜欢自己的宿舍,比起在缅甸国内,学校不提供住宿,只能自己花钱去校外租房而言,这里的宿舍简直是乐园;他最喜欢去东三食堂吃饭,这里的炒饭和热干面是他的最爱;他更喜欢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热情、友好、善良”,总是在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帮助自己。

“能在美丽江城武汉留学,是我的幸运。武职的老师和同学很有爱,武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陈彬动情地说。这位1997年出生于缅甸农村的小伙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从小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对“家”有着深深的依恋。他说,武职像家一样温暖,老师和同学们像家人一样贴心。

青年陈彬的喜与忧

陈彬无疑是优秀的,他顺利通过选拔考试成为公费留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全免,保险费和书本费由政府提供,每个月还可获1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一切,对于陈彬来说是喜事。不过,陈彬也有很多烦恼和忧愁。

烦恼之一源自心中深深的牵挂。他从小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17年,他到中国后不久奶奶却永远离开了。如今,远在中国的陈彬,每每想起孤身一人又没有固定收入的爷爷,心里很不是滋味。

另外一个烦恼则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据陈彬介绍,缅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6%。受限于经济发展模式,缅甸国内的工作机会并不多,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好工作。

陈彬在武职学习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而机电专业人才在缅甸非常紧缺。尽管学校提供了设备齐全的专业实训平台,尽管有一批优秀教师孜孜不倦地授业解惑,陈彬还是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够多,专业技能也不够精。“我现在最烦恼的是,没有机会大量接触真正的社会,不知道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陈彬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语,表达了内心的担忧。

陈彬在中国的第一份“工作”

了解到陈彬的想法,武职国际学院的老师们纷纷行动起来。经过多方联系和推荐,终于收到了校友徐峰伸来的橄榄枝。陈彬在中国的第一份工作有了着落!那就是在校友徐峰开办的汽车修理店当洗车工。

陈彬在洗车店工作

可别小看洗车工这份工作,对于陈彬这个外国人而言,要真正做好并没有那么容易。首先,他要克服害羞心理,在短时间内与同事熟络起来;其次,他要克服语言难关,自如地与顾客沟通交流;再次,要做到顾客满意,还必须尽快熟悉汽车各个零部件,避免工作失误。

能在武汉遇到这么好的校友,陈彬觉得特别幸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徐峰贴心地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为陈彬演示洗车过程,并叮嘱师傅做好“传帮带”,对他这个小学弟照顾有加。陈彬暗自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他不怕苦不怕累,工作起来认真踏实、细致耐心,没几天就熟练掌握了普洗、精洗、打蜡等各种洗车要求,加上他热情主动、服务周到,顾客都感到很满意。闲下来的时候,他还会主动观摩店子里的师傅们修车,遇到不懂的地方,会非常谦虚地向师傅们请教。一个月下来,陈彬不仅学到了技术,还与包括徐峰在内的同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陈彬在水果店工作

越努力,越幸运。陈彬的努力被徐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多月后,陈彬被调到徐峰新开的一家水果店工作。在这里,徐峰有意放手,让陈彬得到更多锻炼。上货、理货、销售、收银,陈彬进步神速,很快就上手了。比起洗车工,水果店员要观察顾客喜好、了解水果口味,并适时向顾客推荐,需要更多的沟通技巧。陈彬边看边学,用心思考,勤于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他大致可以通过顾客进店的神情来判断如何与顾客交流,即使水果店里没有其他员工,他也能大大方方地把水果卖出去,让人几乎看不出来他只学了一年半的汉语。

“我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工程师”

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全球铺展,很多国家都掀起了一股“汉语潮”。陈彬说,汉语在缅甸非常吃香,学好汉语对于以后回国找工作很重要。暑假里,他用心与顾客交流,不断积累字词句,汉语水平进步很快。他现在能流利地用汉语与人交流,有时候还用上了汉语成语和俗语。他甚至还能说一两个“七饭(吃饭)、搞么斯(干什么)”等武汉方言词汇。

汉语水平的提高,让陈彬更加自信。“武汉是大城市,我能在武汉把两份工作做下来,以后回国工作应该没那么难!”陈彬兴奋地说。

提到暑假没能回家看望爷爷,陈彬还是很失落,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暑假赚了一“大”笔钱,这也算是意外之喜。据陈彬介绍,缅甸国内经济不发达、工作机会不多,人们的平均工资一般不到2000元人民币。在自己的家乡,由于没有专业特长,很多壮劳力只能卖苦力,打一天工也就挣二三十块钱。“我两个月赚了大几千块,真的好开心!”陈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说。陈彬计划把这笔钱寄给爷爷,让爷爷分享收获的快乐。


陈彬(右二)参加校外国际文化节

至于未来有什么规划,陈彬想得很实际。他说,明年暑假他还是打算像今年一样,留校找一份工作,一方面多赚点钱补贴爷爷,另一方面进一步在工作中提高汉语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陈彬表示,自己在缅甸学过三年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武职又学习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回国以后,自己至少有三个就业方向可以选择:从事翻译工作、从事土建工程工作或者从事与汽车有关的工作。当然,在众多的职业选择中,陈彬最想当一名工程师,因为在缅甸,工程师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收入也很可观。

“我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工程师!”陈彬坚定地说。说这些的时候,这位缅甸小伙子,眼中散发出明亮的光,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