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职网讯(宣传部 刘佳 大学生记者团 王祖峰)5月14日,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术强校高端论坛上,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梦卿教授了作题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学术思考》的报告,引起专家学者的共鸣。
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八大困境
李梦卿指出,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处在比较关键的发展时期,政府高度重视,类型定界清晰,普职规模相当,引领国际发展,体系日臻完善,保障逐步加强,但是其中也有诸多不足,而这也恰是职业教育的困境所在,归纳起来主要有八个方面。
第一,工学结合之需与校企合作之困。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实质性内容,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形式的发展。早在1903年,英国就开始了类似的职业教育三年制学习,一段时间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去工厂实习。我国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强调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前提是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合作之困,实际上是指有很多企业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投机使用,而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工作,只做那么几件具体的事,其它的事情都不会,三年毕业了还是只会那么几件事,难以获得长期的职业发展。我们只能借鉴别人的做法并让我们做得更好。例如美国的社区学院,他们把工学结合模式只当作重要载体,校企合作中综合采用人教式、产教式、企教式等多种方式。
第二,理实一体之需与双师建设之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要求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强调教师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的双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在学校是老师,在企业是师傅。目前,我们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有三个转变:培养制度由统一型向双师型在过渡;培养机构由职业技术学院、师范院校基地向本科院校转变;培养模式由学校单方向校企合作双方转变。但是,目前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标准不完善,有双师类型存在却没有专业层次和方向的完善,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学校共同解决。
第三,专业建设之需与引入信息化之困。信息化是加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很多职业院校信息化资源不足,资源的品质不高,应用效率过低,互联互通性不好。这是职业院校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第四,人才培养之需与职教吸引力不足之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人才资源总量要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受过高等教育包括高职教育的人数占到总劳动力人数的80%。要建设一个人力资源强国,没有职业教育类型和阶梯型人才结构是难以达到目标的。我们必须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建设来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
第五,职业资格之需与准备不足之困。我国的职业资格鉴定制度不够完善,行业鉴定不规范,存在给钱就能拿到职业资格证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一些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制度规范也只是在试运行阶段。
第六,职教园区建设之需与园区教育之困。很多地方只是把学校搬到一起组成职教园区,专业设置都不变,对招生造成极大的困扰或恶性竞争,这对职业教育只能产生更大的危害。
第七,职教集团建设之需与组织建设之路之困。高职院校要以专业知识为纽带,以章程为规范,以平等自由为原则,以校企合作为优化,来打造专业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和职业标准对接,企业员工和学生对接,教师和师傅对接。校企各取所需,不要希望学校和企业的终极目标可能一致。
第八,体系建设之需和政策思路之困。很多高职院校都想升为本科,但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碍。可以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选取一批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但是侧重在技术应用方面。
职教发展的七大学术思考
在指出职业教育的困境后,李梦卿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自己的策略性思考。
一是关于人才定位,总结为“产业引领,就业导向,素质基础,能力本位”。产业引领是产业交融合作,关注产业化进展,制定适应产业化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基础素质是提高人才就业质量的关键保障。能力本位在综合素质强化的基础上,突出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关于办学格局,总结为“政府规划,部门配合,院校实施,企业参与”。政府规划在职业教育中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只有部门配合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多层次发展,多渠道进行,有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是培养中心,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主动性。企业参与,技能为企业所用,素质为企业所求,人才为企业所用,效益为企业所求,所以企业参与是高职办学必须存在的一项。
三是关于改革方向,总结为“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升质量”。高职院校要整合利用各方资源,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优化专业结构,充实高职教育内涵,打出自己的高职品牌。
四是关于建设目标,总结为“面向人人,倡行公益,服务产业,促进经济”。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要让学生以接受职业教育为荣。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为社会产业经济服务,是高职教育的建设发展目标所向。
五是关于职教园区建设。要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形成职教发展的新模式,通过改革创新让一批示范性职教园区更具活力。
六是关于双师型队伍建设,总结为“政府主导,院校主体,企业协作,教师主动”。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双师型教师制度才能规范实施。高职院校要积极加强教育培训,鼓励教师进行进修,到企业去实践。企业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企业协作为双师型教师建设提供基础。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提升专业能力,到企业去学习和实践,为学生作更多更好的操作示范。
七是关于对职业院校校领导,总结为“开启风气,思想引领,擎旗守帜,立论践行”。校长要能开启学校的新时代和新风气,要擎职教之旗、守职教之帜、固职教之门、行职教之事。开启高职教育的风气,引领高职教育的思想,是高职院校校领导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李梦卿最后总结中说道,尽管职业教育陷于这些困境中,但我们要从学术理论的高度去思考和决策。我们的职业教育梦不能破灭,因为“职教梦”也就是我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