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必学教授在2013年教学研讨会上作专题学术报告
武职网讯(宣传部 娄修明)2月25日下午,马必学教授在凌峰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现代大学的职能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学术报告,畅谈他对现代大学与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以及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聆听了报告。
马必学教授以“我们是什么?(大学!高等职业教育)”为逻辑起点,提出“大学应该做什么?高职应该做什么?我们己经和正在做什么?”等需要厘清的问题,以及“我们的目标(愿景)是什么?主要任务是什么?路径和方法是什么?”等三个应该明白的问题,这些引人深思的问题使全场干部教师深受触动。马必学教授的报告分三个部分:大学与现代大学的职能、高职教育的内涵与特征、高职发展展望与任务。
大学与现代大学的职能
马教授首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大学作了界定,介绍了大学及其职能的演变历程。一般认为,诞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波隆那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被认为是大学诞生的标志。1810年,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并确立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原则,此乃现代大学的开端。大学的职能演变则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810年以前,大学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传播思想和文化,培养人才,即教化功能,大学处于社会的边缘;第二阶段,19世纪初,大学的职能表现为教育与科研并重,大学开始进入社会中心;第三阶段,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提出了对世界高校发展颇具影响的“威斯康辛思想”。将教育、科研、生产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大学成为社会进步的发动机、动力源泉。
高职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马教授表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它以就学者已具备高中或相当高中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为基础,以某一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专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直接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经营管理、高新技术设备运作的高技能人才。马教授还高度精炼地指出高职教育具有层次高等性、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等基本特征。高职人才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就业岗位的基层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等五大特征。高职人才的就业主要有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经营业务、智能操作等四大类岗位。为此,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机构,应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按职业和岗位群要求设置专业;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按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按因材施教原则,确立多样化的培养目标;以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基础,按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实行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
高职发展展望与任务
马教授从高职教育的理念、体系、模式、水平四个层面对我国高职教育进行了前景展望,同时,结合我校高职教育的求索、创新和发展的历程,着重就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当前高职教育应以全力推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为核心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就是职业教育服务质量。当前我们应在提高学术水平,加强学术力量、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品牌专业建设、提升教学力、提高质量凸显特色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他还希望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将培养人才的质量作为衡量自身发展的标准,为把我校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著名品牌院校而努力。
马教授的整场报告眼光超前,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体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对于我校教师思考大学和高职教育的本质、办什么样的高职、如何办这样的高职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