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校长李望云在2013年教学研讨会上的教学工作报告(摘要)
武职网讯(宣传部)2013年2月25日,在2013年教学研讨暨评优表彰大会上,李望云副校长作了《抢抓机遇 优化管理 提高质量 铸造品牌》的工作报告。报告主要分两个部分:一、2012教学开展的主要工作。二、2013教学工作计划。现摘要如下:
第一部分 2012教学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2年,教学系统围绕“抓机遇、重质量、创特色、铸品牌”开展工作,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增强教学管理服务意识,重点抓好教学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学校品牌实力,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专业特色建设,打造“金字塔”形专业群
完成新专业申报及调整工作,学校新增“休闲服务与管理”等4个专业;我校“生物制药技术”、“数控技术”、“光电子技术”3个专业列为“产业计划”专业;我校共有15个专业确定为第一批武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服装设计”、“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顺利通过省级教改试点检查验收;“通信技术”、“酒店管理” 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二)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我校《冲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服装结构与工艺》和《旅游企业公共关系》4门课程获批命名为首批“湖北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师公开出版教材48本,工具书2本。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纺织技术实训基地,顺利通过省级实训基地的检查验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并获得佳绩,国家、省级奖项共99次。
(三)打造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能力
继续做好楚天技能名师遴选、聘任工作,继续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提升教学力。
(四)不断强化教学研究,教学建设成效显著
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形式研究与实践”项目,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辑撰写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组织教学成果奖评审及推荐工作,我校主持项目分获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我校作为参与单位拟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我校成功加入“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团队,成为其协同创新项目的参与单位,也是湖北参与该项目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项目申报工作,我校 “数控技术”专业成为本专业省级标准开发项目的牵头学校,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获批为本专业的联合建设单位;我校“湖北装备制造职业教育品牌建设”项目,成为全省首批三个湖北职业教育品牌的建设项目之一。
(五)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保障日常教学秩序稳定
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加强了过程控制,加强了教学调控和教学检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完成了78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四年制人才培养方案探讨,拟订四年制人才培养方案;公共选修课管理强化,全年共开设公选课67门,有8500多名学生选修了相关课程;学籍、考务及教学档案整理,学校被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进一步推进体育专项俱乐部式教学改革,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服务学生职业发展。
(六)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能力
发布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加强对教师教学效果测评环节的监控,首次实现课程教学和学校满意度的网上测评。
(七)校企深度融合,增强社会服务
学校产学合作企业累计达到273家,在去年基础上新增了10%;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深化了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了学院的示范效应;大力拓展培训市场,完成了2011年国家级中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和2012年省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学校进一步发挥继续教育社会服务功能;成教合作办学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及中高职衔接教育工作成绩显著。
(八)增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语言文字工作有突破
我校获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校测试站对参加普通话测试的师生提供专场培训,开设考场300个,6228人次参加了培训及测试,使我校测试人数连续3年名列全省高职第一。
(九)加强交流与合作,锻炼和培训教师
学校承担了对口支持学校干部挂职锻炼、教师转岗进修、专业教师培训等任务,并合作开展了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试点专业申报、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
第二部分 2013年教学工作总体思路
(一)分类定位管理,推进专业建设
总结、提炼、推广专业建设经验,分类指导学校主干专业科学定位,分类管理、协调发展;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做好2013年专业设置及调整申报;完善“国字号”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案;做好各个教学建设项目的申报和验收工作。
(二)完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建设
健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管理办法,完善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启动国家精品公开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申报工作;做好 20门网络课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加大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建设力度,完成10门课程的开发;完善课程资源和课程网站建设;加大公选课的建设力度,推进学分制改革,遴选、聘请校内外名师开设精品公选课程;组织好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申报立项工作;组织好2013年校内教材立项、审核、出版工作。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完成10个校级专业教学团队的申报,进一步完善校、省、国家三级专业教学团队体系;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强化高职课程开发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开发能力;继续加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的结构优化和培养提高工作;继续组织好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的申报工作,遴选推荐优秀技能名师;增强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继续举办多媒体课件大赛、说课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校外教师管理,建立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和校外兼课教师队伍;全面总结质量工程,开展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研究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工作措施和方案。
(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组织好生物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的启动和中期检查工作;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实训基地;迎接第三批省级实训基地的检查验收;制定相关文件,强化并落实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健全完善各级各类学生技能大赛管理机制,组织推荐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强化专业调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各专业对行业企业的人才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实时跟踪,在充分的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学生学分手册;根据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研制四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路径。
(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保障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重点制定特色、品牌专业、开放课程、视频公开课、专业教学团队等的建设与管理制度,完善柔性化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好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工作;以现代化管理为手段,适时核准和更新教师、教室等教学基本信息,合理调配各种教学资源,组织、指导各学院编排课程表,保障教学秩序稳定;做好现有教学管理系统与数字化校园的接轨,适时组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培训,推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做好学生学籍注册、异动的各项工作与学籍维护工作;组织对毕业生资格进行清查,采取“预警机制”等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尽早取得毕业资格,确保毕业生顺利毕业;利用学校办学的各项优势和资源,加强支援西部地区的建设工作;探索构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继续做好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工作。
(七)利用各种渠道,做好宣传报道
利用校报、校园网、教务处网页、《教学工作信息》等多种渠道,实时做好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成果的宣传报道,营造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同志们,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工作有新思路、管理有新办法、服务有新举措、改革有新突破。始终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心,以创品牌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平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抢抓机遇,克难奋进,改革进取,扎实工作,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