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创建]“为了大山里孩子们的微笑”——一群“90后”的人生感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新闻网发布时间:2012-10-25浏览次数:698

——一封来至贫困山区小学的感谢信(三)

    武职网讯(通讯员 彭婷)有这样一群“90后”,他们中有的是父母眼里长不大的孩子,有的是同学们眼中生活拮据的室友,还有的是老师们眼里不善言语的学生。但是他们积极向上、满腔热情,他们共同抒写着不一样的青春,因为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大山里的孩子们露出最幸福的微笑”。

    这是怎样一群与众不同的“90后”,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听听他们公益故事背后的人生感悟。

    事件回放:2012年,在旅游学院辅导员任超老师的带领下,十名怀揣同样梦想的孩子走到了一起,成立了凌家山公益协会。他们通过调查确定了贫困山区儿童资助对象,通过上门回收空瓶筹得了第一笔爱心基金。五一期间,他们第一次走访了资助对象的学校和家庭。(详见校园网10月19日的报道)

    国庆假期,凌家山公益协会的同学们再次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到了方家垱小学,将这所贫困小学急需的教学物质送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手中。时隔半个月,一封感谢信轰动了旅游学院,该院辅导员教师任超和他的凌家山公益协会默默资助贫困山区小学的感人事迹就此浮出了水面。

    日前,记者与协会几名会员再次面对面交流,试图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

与方家垱小学唯一的老师的合影

我们在做我们可以做也应该做的事!

    记者:你们知道你们资助的方家垱小学给你们寄来了一封感谢信吗?

    张道峰(国际酒店日语11301班):呵呵,听同学们说了,没想到他们会写信来,觉得挺意外的。其实我们也没有做什么,我们就是普通的学生,是一个社会的公民,我们应该有这种责任感,说白了,我们在做我们可以做也应该做的事!

    记者:从我们学院这个角度来看,你们毕竟都还是在校的学生,也是一群“90”后,你们能想到回报社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老师都很敬佩。你们当初成立这个协会的初衷是什么呢?

    张道峰:我们当初成立这个公益协会的初衷挺简单的,只是想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能够真真正正的为那些贫困孩子们做一点实事。

    孙旭(空中乘务11301班):我来说说吧,主要也是因为我们想自己想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既能帮助别人,又能磨练自己,这样我们的体会也更深刻些。不过,现在我们协会也正在慢慢走上正轨,这个时候我们是希望有学校的支持与帮助的,最重要的是监督我们协会不偏离公益的轨道。

    记者:听说你们协会的口号是:“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给爱一个放飞的天空”,当初为什么会把你们的公益对象定在贫困地区的儿童这个范围呢?

    张道峰:可能是因为我高中的时候就很关注山区贫困学生的报道,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所以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想成立一个协会去帮助他们的想法,只是高中学业重,也不知道该怎么帮,直到遇到任超老师,他给了我们很多意见,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协会的十个成员里,有好几个也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比如武春俞,他的求学故事可以写一本书了,呵呵,对这个问题他应该最有发言权。

    武春俞(国际酒店日语11301班):呵呵,其实我也不是很会说,就聊聊我的情况吧,我本身也是山区长大的,小时候生活在吕梁山区,小学三年级之前共有五个年级,也是像这些孩子一样挤在一间教室上课,条件很艰苦,三年级以后,我转到镇上的小学读书,每个星期要走25里山路,去的时还要带米带柴,因为学校伙食很差,每天只有稀饭和馒头,所以自己要做饭。不过小时候不觉得什么,因为周围的人都一样,现在回想起来确实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挺艰苦的。现在大了,自己可以做些事情帮助他们,挺高兴的。

通过干活“得钱”比捐出物资“出钱”更有意义

    记者:你们觉得做公益难吗?累吗?

    孙旭:还好吧,就我个人而言,我现在是向父母要钱生活的时候,并没有多余的钱拿去捐助,但是通过我们自己所做的事情可以得到一些钱,比如收同学不要的空饮料瓶,周末卖报纸等等,这些并不是很难做的事情,虽然得到的钱很少,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积少成多一点一点的捐助,所以我并不觉得钱是我做公益的阻力。虽然有些活又脏又累,但是想到我们做的是为了捐助孩子上学,就想着多收一个就多支铅笔,多收几个就够一个孩子一天的吃饭,这种感觉反而让我觉得我的生活是如此丰富有意义,并不会觉得累。我们做事情“得钱”相比起捐出物资“出钱”,我觉得“得钱”更加能肯定我所做的事、肯定我自己,通过我的小小努力,去给孩子带去那么多希望,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我感到高兴的了。

    张道峰:我觉得,做公益不难,因为不一定只是富人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社会尽一些爱心!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感召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而且,公益也并不是单纯的帮助别人,我觉得做公益更大程度上是在帮助自己,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充实生活,最重要的是它能引导我积极向上的发展。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并不是只从物质入手,对于我们资助的一个学生,我们发现她心理消极,性格沉闷,我们也从心理辅导入手,给她更需要的精神帮助,期间所收获的更是无价的。

让孩子们拥有积极心态比钱物捐助更重要

    记者:听说你们十一期间又去了第二次,你们这次去都给孩子们带了些什么呢?

    吴亚欣(国际酒店英语11301班):第一次五一的时候去主要是去核实一下资助对象的情况,也想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第二次是十一去的,带了200多本练习本、还有书包、笔什么的,还有老师上课用的三角板、粉笔、羽毛球什么的。

资助方家垱小学的物资

    记者:孩子们开心吗?带给你们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吴亚欣:特别的开心,或许应该说是特别的兴奋吧。第一次去的时候看到他们觉得挺心酸的,不过他们都很乐观,也没有什么贫富的概念,更没觉得自己需要帮助,因为周围的孩子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上学。不过有一个小朋友,因为被母亲抛弃,父亲也常年不在身边,心理很自卑,特别怕跟外人交流。所以第一次回来时,我就在想,我们最应该给予她们的是精神和心理上的帮助,其次才是经济上的。而第二次去的时候,当把那些笔和本子交到他们手中的时候,心情反而更沉重了。

    记者:为什么呢?

    吴亚欣:因为责任,我们送出去的不仅仅是笔和本子,我们所希望的是孩子们看到和理解的不是有人会去帮助他们,而是懂得怎么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懂得有上进心,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因为我们知道“施人以鱼,不如施人以渔”。另一方面,实际他们对贫富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所以我们也怕我们的捐助行为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落差,把自己定为弱势群体,更怕社会上的捐助多了,而影响他们的纯洁的本质。

    记者:那你们还打算继续做下去吗?

    吴亚欣:当然会继续,而且会一直做下去,因为看到他们那么高兴,我们为他们做再多都是值得的。而且我们现在也一直在做些事情,每个星期我们都会跟他们互通信件,如果有可能还会每个星期跟他们通一次电话,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虽然我们不在他们身边,但一直会在精神上去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不要放弃希望。

    记者:在你们这两次远赴山区小学走访和捐赠的经历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张道峰:是孩子们的笑脸,特别是第二次去,他们看到那些本子和笔,特别那块小黑板,笑得特别灿烂。实际上并不只是我们给予了他们,他们也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生活体会,我们看到了他们笑脸背后的乐观与坚强,特别是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渴望,这是我们所不足的,我们也在向他们学习。

    据悉,凌家山公益协会有着自己严格纪律和组织管理章程。也在一直不断的完善。比如协会的财务部、外联部、宣传部、公益部等都制定了详细的职责。此外,他们还先后更新了协会的制度、章程和每一期的补助方案等,同时也创建了凌家山公益协会博客,希望有更多的人会关注贫困儿童这个群体,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资助贫困儿童的队伍中。在这里,我们也衷心祝愿,凌家山公益协会越走越远,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收获更多的人生感悟。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