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工程]文化篇:《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展综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新闻网发布时间:2009-11-25浏览次数:1223

立学术前沿,树职教特色,出荣誉精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展综述

 

武职网讯(通讯员 石芬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 42-1669/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1-931X),《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前身是自1992年创办的《教育论坛》(内部刊物),目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已陆续出版41期,每期发行和赠阅量达到1500份。多年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一直以“立足职教,求是创新,突出特色,博采众长”为办刊宗旨,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努力做到“立学术前沿,树职教特色,出荣誉精品”。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学报,我们的定位是领引高等职业院校学报发展,以“新、特、精”为目标创立高职学报品牌:新——居高职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集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最新成果;特——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和独具一格的办刊特色;精——精心策划、精细编审、精致印刷装祯,使之成为成值得珍藏的精品。短短八年的成长历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影响迅速扩大,成为传播全国高职高专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成果的重要阵地。

一、明确办刊宗旨,坚持正确方向

几年来,学报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守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确立了“立足职教,求是创新,突出特色,博采众长”的办刊宗旨,倡导并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办刊方向,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研究与发展实际,传播全国高职高专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成果,吸引了大量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充分发挥了学报在促进学术研究,传播先进文化方面的作用。

创刊以来,学报严格遵守《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科技期刊质量要求》、《期刊管理暂行规定》等期刊管理法规和制度,严把质量关,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交流单位、文章作者进行沟通,严格按照办刊宗旨及专业分工范围出刊。在内部管理上,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真贯彻并严格执行管理标准,极大地提高了编辑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坚持质量标准,影响力逐步提升

长期以来,学报工作,坚持“质量是绝对标准”,严格审稿、集体定稿的原则,保证用稿的质量。在选题上,积极反映职业教育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学术研究状况,注重文章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关注社会重点、热点问题及前沿研究动向,保证所刊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辐射能力。在编辑用稿上,遵循“质量最先,先进先出,栏目侧重,整体优化”的基本原则,严格三审三校,精心编辑策划。在读者群和作者群建设上,密切跟踪各级各类专项研究课题和基金项目,注重渠道构建,抓好作者读者源,重视编读互动,培养作者队伍。自2005年以来,学报质量大幅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

目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被《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互联网出版平台》等收录。

2006-2008年学报所刊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篇,索引收录168条。

2004年《学报》被评定为首届CAJ优秀执行期刊,2005年《学报》影响因子为0.161,综合排名由2004年的第78位跃升至第3位,并荣获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称号;2008年《学报》影响因子提升到0.269,并被评为首届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

据“中国知网”统计,2007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机构用户总计3563个,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个人读者分布于北美、西欧、亚洲、澳洲、中东、东南亚、非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包括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大英图书馆等世界著名学府和图书馆以及大量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与教育研究机构。另外,学报所刊文章的CNKI网络下载频次达59009,浏览数达72342,访问量达131351

三、注重刊物策划,特色初步形成

1.通过职教、专业综合两个大类设计使读者群和服务面向定位准确

本刊每年用三期刊登综合类文章,即除教育之外的涉及经济论坛、公共管理、工程技术、工商管理、三农问题、旅游发展、新闻传播等热点领域的应用型研究成果。用三期版面集中刊载职业教育类论文,所选文章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面反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追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当前示范性建设中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操作和成果展示。针对示范性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姜大源、赵志群、吕鑫祥等专家专门为我刊撰稿,为示范性院校建设提供指导;针对生产性实训、课程建设等实际问题,本刊以专题发表文章,以飨读者。当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不仅成为高职理论研究的重地,而且为示范性院校建设提供了比较和样本。

2.学术性与应用性有机结合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报以服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为目标,题材侧重于应用研究。因此,在栏目的策划上,按照“特色原则、前卫原则、热点焦点原则、争鸣原则”,力求体现学院优势和学科特色,吸收交叉学科的成果,特别关注社会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及前沿研究动向,增强了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同时,注重高水平稿源与高素质读者及作者群的建设。几年来,编辑部收集了几万名作者的直接联系方式,建立了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平均每天的来稿为1015篇。

3.特色版面与特色栏目相继建立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报,我们关注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改革,开辟了“职教纵横”、“教学与课程”、“专业建设”等特色栏目,并注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问题,开辟了“学生工作”、“文化与素质”等针对性极强的栏目,在职业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我们围绕“打造武汉城市文化名片,促进武汉经济发展”,在栏目设置及文章选取中融入地方元素,与武汉市社科院武汉历史文化研究所、江汉大学武汉城市文化研究所、武汉文化研究所合作,创办特色栏目“武汉文化研究”。该栏目在学术内容和风格上独具特色,成为广大地域文化的研究者提供了表达学术观点的阵地,为武汉城市圈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理论依据,引起了读者和作者的广泛关注。

四、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学报工作

1.改进美编设计,力求图文并茂

学术期刊的内容格调是严肃的,而形式可以在遵循标准的同时作到尽可能多样化。所以在学报设计上,我们注意作者的审美体验,在形式上力求达到完美。

2004年开始,我们逐步加强了美编设计。2005年结合改版,推出了全新设计的封面,并将原来的目录页展开,将一个A4单面改成两个A4双面对开,同时增加了要目导读页。另外,我们每篇文章的标题大约占有A41/3的幅面。在边角适当加有线条、英文字母和学校有代表性的图片,进一步美化版面。在内页,我们采用双色印刷,使学报显得清新、淡雅,具有浓郁的学术气韵。

2.加强编读互动,跟踪新兴成果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文章,我们密切跟踪各类机构专项研究课题和基金资助项目,优先特发知名教授、学者、专家的创新技术成果和科学理论专作;密切跟踪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关注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实践成果和具体做法。经过几年的运行,效果显著。一批知名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的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者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级科研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都吸引来了,大大提高了稿件的整体水平,使学报可读性逐期增加。

3.严守编校规范,提高学报出版水平

学报编辑部积极组织学习并坚决贯彻实施《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等国家有关出版标准、规范,狠抓编辑质量。

在编辑过程中,做到选题配置合理,栏目设计合理,专业术语规范,编排体例一致。文章标题、目录、图表、注释、公式、参考文献等编排合乎规范;标点符号、数字及计量单位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在对文章进行编辑时,在不改动文章基本观点和论证逻辑的前提下,追求文字的通达和简洁。另外,学报的出版、印刷、发行、核验、登记、项目变更、缴送样刊等工作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出卖、出租以及其它形式转让期刊出版权等违规情况。

学报编辑部积极、合理、有效地开展刊物的宣传工作,在近两年中,本刊发行量基本达到与读者对象相适应的水平。

五、发挥学报职能,服务学院发展

作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宣传的窗口,《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利用宣传优势,每期封二、封三刊登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对外交流、合作办学等动态,推介优秀教师和科研成果,积极宣传学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进程和发展成果,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办实事。在文稿采编方面,积极反映学院教学、科研最新成果,帮助教师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为建设优秀学校文化贡献了力量。

武汉职业技术学报虽然创刊历史不长,但是发展快、进步大,办刊优势和版栏特色日渐显现,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得到提高,学术影响力和整体竞争力迅速提升,为塑造学院整体形象作出了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报编辑部将依靠本院的专业优势和学术优势,组织策划特色栏目、优势栏目和品牌栏目,不断提升学报办刊的综合实力,全力服务于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服务于广大的作者与读者,为学院建设和高职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20091122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