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就业率达到68%,基本持平。
本报北京7月8日讯(记者 万玉凤 实习生 杨晓纯)7月8日上午,记者从教育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截至7月1日,我国已有415万普通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各部门迅速出台配套政策,超常规推动政策落实
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1万的历史新高,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公安部、科技部、商务部、解放军总参谋部、团中央等部门密切协作,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教育部专门成立部领导牵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半年左右时间共召开8次部党组会和部长专题会,对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并主动与17个有关部委以空前力度出台了29个配套政策文件,包括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入伍服义务兵役、服务外包、科研项目助理等9方面,共计70多条新的政策措施,其中由教育部牵头制订的文件就达19个。
与此同时,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31个省(区、市)都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出台了省级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比如,辽宁省实施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促就业计划,以政府购买订单式技能培训成果的方式,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重庆市出台了加大“重庆市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实施力度等10项举措。“通过两次增加计划,今年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总数由去年的4000多人增加到了7000多人。”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黎德龙介绍说。
为了让高校毕业生真正能够从政府的政策措施中受益,教育部专门派出督查组分赴25个省份开展全国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在50多个城市召集400多所高校进行督促和推动,并实地到90多所高校督查工作落实情况。
地方政府也通过逐项督促检查落实等方式,努力把中央的政策切实转化为惠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氛围。作为兵源大省,河南把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了抓好落实环节,各高校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院系,深入到各个班级、宿舍进行宣传动员。”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訾新建介绍说,截至7月1日,各高校确定预征毕业生3.18万人。
高校千方百计收集岗位信息,引导毕业生主动就业
作为直接面对学生、承担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最直接压力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把大力收集岗位信息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徽师范大学组织了15个小组,由校领导带队,冒着高温酷暑,对全省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学开展拉网式的市场调研和开拓。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今年就派员联系企业120多批次,联系走访企业230多家,邀请企业举行中小型校园招聘会700多场。
据统计,截至7月初,全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共为2009届高校毕业生举办现场招聘活动1万余场,提供岗位信息300多万条。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说,学校紧密围绕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需要,组织数十场地区“打包”、行业“打包”、集团“打包”的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搭建了赴国家重要行业、重点发展地区就业的广阔平台,超过80%的毕业生选择到国家重点单位工作,383名毕业生前往西部、东北地区就业,比去年增长25%以上,均创近年来历史新高。
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吸纳毕业生逾60万人
“今年中央有关部门在进一步统筹和拓宽原有常规项目的基础上,又启动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项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项目为毕业生开辟了诸多就业新渠道,共计吸纳毕业生60多万人。”
据介绍,教育部进一步扩大实施的“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和地方项目共将吸纳20多万毕业生;中组部、人社部、团中央等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选聘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总计将招募12万余毕业生;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教育部超常规推动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全国预征报名人数已达12万人;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同推动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确定岗位人数已近20万人;教育部针对重点高校逐校落实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工作,并细化配套政策,目前项目实施已初见成效。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值毕业生毕业离校阶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将积极动员社会各方资源,尽快帮助他们落实就业岗位,确保9月1日完成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0%的目标任务。
珍惜成果 继续攻坚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在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1万的历史新高和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形势带来不利影响的双重压力下,截至7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415万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超常规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结果,也是全社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保就业,保民生”取得的重要成果。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的是政府调控下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市场化机制,但是在今年特殊的就业环境下,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自由调节,高校毕业生就业恐将成为社会难以承受之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往年相比,今年出台的政策文件之多、涉及面之宽、措施力度之大、惠及学生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视和出台政策力度之大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宏观政策大大拓展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解决了就业市场自发调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大局,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要整合利用多方资源。尽管国际金融危机造成许多企业利润下滑,但是他们不失时机地加强人才储备,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在严峻的形势下保持稳定,与用人单位重视人才、社会各方面协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出台的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大政策、启动的一系列新的重大项目,不仅有效缓解了当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形成长效机制,对今后大学生就业将产生积极影响。“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科研助理”等项目的启动,不仅可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还为解决教育工作中的一些老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对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高校毕业生正陆续文明离校,尽管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显著成果,但是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今后较长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丝毫不容懈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检查督促,确保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回原籍的未就业毕业生能够充分享受到就业见习、创业指导培训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优惠政策,尽快帮助他们落实就业岗位。高校要进一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基层岗位锻炼成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同时,全社会需要继续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共同打好这场持久攻坚战。
详情请看: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09-07/09/content_14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