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改革创新之笔 擘画职教本科新图景

发布者:xww来源:人工智能学院(信创产业学院)发布时间:2025-07-24浏览次数:88

     人工智能学院(信创产业学院) 肖伟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1972年,长江电讯技术学校肇建时,仅有20名教师、118名学生。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学校如今已成长为湖北首家职业技术大学,办学规模与综合实力均跻身全国前列,成为荆楚大地著名职教品牌。这一路走来,是一代代武职人以开拓创新的勇气、改革发展的决心、甘于奉献的精神接续奋斗的结果。

       凌家山畔的蜕变,见证着武职人的豪情与实干。申本期间,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不畏困难,终于圆了武职人的“世纪梦”。那份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的劲头,至今仍催人奋进。回溯关键节点:1996年,确立发展高职教育方向,2001年首创高职“订单班”培养模式,2006年组建湖北首个职教集团,2015年成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20年创立全国首家信创学院……“以学生为本、创职教特色”的初心始终未改;改革创新、抢抓机遇、甘于奉献的基因早已融入血脉。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的诞生,标志着学校迈入发展新纪元,未来可期。

       但时代总有新考题。当前,学校综合比较优势尚未充分显现,引领湖北职教发展的带动作用仍需加强;与职教本科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以及办学条件、职教特色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科技创新平台规模小,高端青年科技人才紧缺,也成了跨越式发展新的 “拦路虎”面对支持、观望、疑问甚至质疑的声音,答案只有一个:向改革创新要动力。

       我们依靠改革创新走到今天,更要靠改革创新走向未来。职教本科从2019年“职教20条”提出试点,到如今全国60余所院校探索实践,正经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必须立足产业人才支撑、区域技能根基、科创成果转化,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为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托底。

       机遇偏爱敢闯敢试者。今年学校提出的“双校”战略,正是破局的关键。这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引领湖北职教先行先试”供给侧改革“的实践,目标直指成为荆楚职教引领者、本科职教探索者、体系改革开拓者。     

       推进“双校”战略,要盯着问题干、朝着目标冲,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破立并举。核心是“贯通一个链条、完善两个体系”:纵向贯通“中职 - 高职 - 职教本科 -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链,横向完善“应用创新 - 应用转化”科创体系和“专业群 + 产业学院 + 产业链”校企协同育人体系。以此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具体而言,要构建 “模块化、递进式、阶段性” 课程体系。试点“3+2+2“ 模式(中职3年、高职2年、本科2年),联合中高职校制定贯通培养方案,明确各阶段培养目标 —— 中职打牢基础技能、高职强化复合技能、职教本科侧重技能应用与创新,同步对接职业等级证书和市场需求。同时,联合高校培养专业硕士,选派教师担任校外导师,为申报硕士点蓄力。

       科创转化体系也需升级。瞄准光谷光电子、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聚焦高端技术岗位,对接武大、华科等湖北优质科教资源,分批推进建设国家级省级科技平台和实验室建设;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共同体等平台,共育现场工程师,实现集成技术创新“0-1”突破;成立“成果转化中心”,推动专利运营、技术入股等市场化运作,让创新落地生根

       校企协同育人体系要再深化。聚焦区域重点产业,搭建产学研用平台,联合企业攻关技术、申报课题;推广“微专业”培养模式(如信创产业学院依托7*24小时运维平台育人),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从工艺优化到技术研发的“1-100”突破;深化“岗课赛证”融通,让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技能大赛无缝对接。

       征途漫漫,奋斗作伴。只要全体武职人传承舍我其谁的信念、改革发展的决心、迎难而上的勇气、甘于奉献的精神,敢在职教本科道路上闯新路、开新局,就一定能让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的明天更加辉煌。

       责任编辑:娄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