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龙珍妮 摄影 游经波)5月22日下午,智能制造学院第二工业中心216教室内,一场“三维拾遗·智印东方”主题的3D打印与印艺体验工坊,为国际语言学习班的学员们打开了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奇妙视界。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林庭州作为主讲人,以“从数字模型到文化触达”为主线,带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子沉浸式感受中国智造的创新脉动。
活动伊始,林庭州以“3D打印如何将数字幻想变为现实”为引,通过生动演示向同学们揭开了增材制造的神秘面纱。“传统制造是做减法,而3D打印是做加法,像魔法一样层层叠加出无限可能。”他说。
从航空航天领域轻若蝉翼的钛合金部件,到医疗行业中与人体骨骼完美契合的生物支架,林庭州细致地向大家展示数字建模的“画笔”如何悄然改写我们的世界。“这感觉像是科幻电影照进现实。”一名摩洛哥学生看完建筑行业的作品后笑着说。
“谁想来试试给自己的脸部3D建模?”智能制造学院教师王龙话音刚落,巴基斯坦留学生阿里和塔吉克斯坦学生李正迅即举手参与3D建模体验。随着激光在液态树脂上精准舞动,屏幕里学生的面部轮廓逐渐“生长”成立体模型。
“原来我的鼻子这么立体,这就像变魔术一样!”李正盯着成型的扫描件惊叹道。一旁的展台上,3D打印的仿生骨骼、镂空建筑模型与浮雕装饰,则无声诠释着这项技术对产业未来的颠覆性意义。
自由参观环节,琳琅满目的3D打印作品引起学生强烈好奇:有的举起手机对意气风发的哪吒雕像连连拍照;有的将头盔模具戴在头上模仿动画角色;还有的围着一尊机械哥斯拉模型探讨结构设计……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掌可托的“武职大钟楼”——飞檐翘角的每一道曲线都被细腻还原,十分精美。“这是我们为留学生们准备的礼物,希望他们看到这个武职大地标的3D打印作品,能回想起在我校求学的美好时光。”王龙说。
这场沉浸式体验,让国际学生直观感受到了中国智造的前沿脉动,也以科技为纽带,架起了国际间跨文化对话的桥梁。“以前觉得3D打印离生活很远,今天才发现它能‘打印’文化、甚至打印未来。”来自老挝的学生云澈说。
审核:邱文成 责任编辑:娄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