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职教周】武职师生携BIM和榫卯技艺走进花城小学开启“匠心”对话

发布者:xww来源:建筑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5-21浏览次数:218

       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晓幸、童晓龙 摄影 袁昌宁)5月20日,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联合学生工作处策划的“大国小匠成长记——BIM建模传统工艺的虚实建造之旅”活动精彩上演,华中科技大学附属花城小学45名三年级小学生在劳动教室开启这场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神秘课程。花城小学校长刘东平、副校长李佩全程观摩指导2025年职教周“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特色实践项目。

      “把教室装进平板电脑”的魔法时刻

      “同学们请看,这台仪器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建筑工程学院教师胡达天举起便携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用孙悟空火眼金睛的生动比喻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随着仪器嗡鸣运转,教室的桌椅墙壁以每秒百万点的速度被精准捕捉,当实时生成的三维BIM模型跃然平板之上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一个小男孩甚至忍不住伸手去摸“虚拟课桌”。

       在胡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建模师,轮流操作扫描仪体验从数据采集到模型生成的全过程。这场虚实交融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让他们直观感受到智能建造的科技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建筑科技的种子。

       榫卯奇遇记:当童心遇见千年建筑智慧

     “让我们一起来破解鲁班的密码!”智能建造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毛文实举起手中的榫卯模型,带领孩子们走进传统建筑的智慧殿堂。毛老师指着模型说:“凸起的是‘榫',凹陷的是‘卯',它们就像手拉手的好朋友。”孩子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这座木塔历经40余次地震、200多次炮击依然屹立。”随着《千年不倒的秘密》动画的播放,应县木塔在模拟地震中巍然不动的画面引发阵阵惊叹。

     “老师,是不是因为榫卯会像积木一样‘跳舞'?”一个孩子举手问道。毛老师赞许地点头:“没错!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以柔克刚'的智慧。”

       孩子们的小手轻轻抚过木构件,感受着凹凸咬合的力学之美,传统建筑智慧在这一刻化作生动的文化印记,悄然播撒在童真的心田。

      “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匠心对话在实践环节热烈上演

       当DIY木质材料刚分发完毕,教室里的小朋友们顿时热闹起来。“我的榫头怎么插不进去?”“快看!我的屋顶会动!”志愿者郑文慧蹲下身,像对待珍宝般帮小朋友调整斗拱角度:“别急,拼接榫卯要像交朋友一样用心。”木质构件清脆的碰撞声中,一场跨越千年的建筑智慧传承悄然完成。

      “给小朋友讲解比建模还难!”志愿者徐子恒擦着汗笑道,眼中闪烁着满足的光芒,“可当他们眼睛发亮的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传承'的意义。”

       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霞深情回顾道:“这是我们第二次走进花城小学开展职教周实践,将大国工匠精神转化为可触摸的职业体验,实现了三个跨越:跨越学段构建成长链、跨越虚实融合数字素养、跨越古今传承工匠精神。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双向奔赴,更为孩子们打开了职业启蒙之窗,也让大学生在'技能传授+文化传播'中实现价值升华。”她满怀期待地说:“未来我们将与花城小学携手打造没有围墙的‘匠心学堂',整合大中小学资源,共建协同育人平台,让职业教育的种子在基础教育沃土中生根发芽。”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花城小学校长刘东平深有感触地说:“‘大手牵小手'既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是一场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盛宴。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体验中成长。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深度合作,为孩子们创造更加多元、丰富的教育成长环境。”

       审核:宋霞  责任编辑:娄修明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