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工程】国家安全教育“新” 潮涌动, “心” 火燎原筑三全育人新格局

发布者:xww来源: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5-04-27浏览次数:397

       通讯员 史可

    春深四月,在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一场科技与思政深度融合的国家安全教育热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围绕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 这一主题,该院充分发挥光电信息专业优势,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沉浸式、专业化且符合青年特点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累计有 1500 余名师生参与其中。这些活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师生们心中筑牢了新时代的 “安全底座”,也为 “三全育人” 协同育人模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新答卷。

       从课堂到实践,让安全知识“活”起来

       在“国家安全主题班会”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听众,而是主动化身“安全工程师”。他们结合专业知识,围绕“AI换脸诈骗”“实验室数据泄露”等20余个真实案例展开模拟推演,探索潜藏的技术漏洞与安全隐患。

       通信23302班丁煜在分析“量子通信攻防推演”时,惊喜地发现《反间谍法》中关于技术保密的条款与课堂中讲授的算法原理高度契合,不禁感慨:“国家安全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藏在每一行代码中的责任。”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国家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与此同时,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组织30名学生骨干走进校级“国家安全大讲堂”,与专家面对面探讨国际形势与新兴安全议题,涵盖科技安全、数据安全等关键领域,并撰写心得体会20余篇,深化对“新领域国家安全”的理解。

       从屏幕到现实,让安全教育“潮”起来

       为打破传统宣讲模式,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安全意识。

       在东七笃学社区,一场“沉浸式国安模拟演练”惊喜上演。辅导员刘健带领学生团队将宿舍、图书馆等区域改造为“安全战场”,开展实景推演。

沉浸式国安模拟演练

       一名学生扮演的“可疑人员”持微型设备潜入图书馆试图偷拍专业资料,而“安全侦察兵”们迅速识别其异常行为并联动应对。“原来偷拍者的行为模式就像黑客入侵中的异常数据流量!”电信24301班余祥静在复盘时说道。

       此外,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全体学生参与“中国大学生在线”国家安全知识竞赛,1000余名学生参加答题,95%以上顺利通关并获电子证书。学生在社交平台留言:“守护国家安全,就是从每一次调试和编码开始。”

集成24201班邵得志的参赛海报 

集成24301张淑惠的参赛海报 

       从历史到未来,让安全信仰“燃”起来

       在清明节前夕,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前往武昌烈士陵园,开展“科技报国·英烈传承”专题活动。学生党员现场诵读《永不消逝的电波》经典台词,并以特有方式致敬英烈——将刻录着“光通信加密算法”代码的光盘敬献于烈士碑前。

          

“山河铭记 匠心致远”清明缅怀先烈

     “当年先烈用生命守护电台安全,今天我们以技术筑牢信息长城。”这句誓言在现场久久回荡,也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坐标。通过将红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激发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与报国情怀。

       从唤醒到内化,让育人体系“实”起来

       2025年国家安全教育月虽已落幕,“集中宣传”只是育人的起点,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致力于将安全意识从外在唤醒转化为内在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常态,依托“三个全覆盖”工作路径——师生参与全覆盖、教育形式全覆盖、安全领域全覆盖,全面启动“课程思政+安全实践”深化工程,推动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在《网络安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等6门核心课程中,专业教师系统融入“技术伦理与安全合规”教学模块,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双向融合;实验室设备管理中新增“数据加密双备份”提示标签,课堂教学群频繁探讨“如何将反窃密内容嵌入《传感器技术》授课”实践路径。

     “安全教育不应止步于‘看见’,而要走向‘融入’与‘坚守’。”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任超在总结中讲道:“当国家安全意识成为学生的技术本能,当科技报国信念融入青年的职业基因,我们便真正筑牢了立德树人的‘安全地基’,把‘一时感动’转化为‘一生信念’。”

       审核:任超  责任编辑:娄修明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