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思政】生物学院: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 构建“思政基因工程”大格局

发布者:xww来源:生物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19-03-08浏览次数:3186

    武职网讯(通讯员 林景路 赵艳霞2018年5月以来,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学校党委“五个思政”的工作要求,生物工程学院分党委强部署抓落实,将上级要求转为自觉行动,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构建“思政基因工程”大格局,使“五个思政”在师生中入脑入心力践于行。

生物工程学院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工匠精神”

布局谋篇,启动“思政基因工程

2018年6月21日,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旭主持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学习省教育厅厅长陶宏在全省高校“五个思政”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讨论和部署学院“五个思政”工作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学院整体统筹、专业组织实施、教师主体落实”的工作思路,计划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构建“思政基因工程”大格局。

如何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有机结合?如何使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同月29日,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该院召开大会,围绕“思政基因工程”的落地等问题开展大讨论。随后,教师们开始着手实施课程诊断,修订课程标准,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暑假期间,各专业组织专题研讨,梳理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开展专业大调研,走访各兄弟院校,了解他们的先进做法;深入企业,洞悉最新的行业发展态势。2018年9月,生物工程学院启动“思政基因工程”,将思政“基因”全面植入课程思政“细胞组织”,推动“学院有氛围、专业有特色、课程有内涵、讲授有成效、成果有显现、教师有榜样”课程思政格局的形成。

落子下棋,将思政元素全面植入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全体教师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生物学院全体教师聚焦课堂,结合专业知识涉及的内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让“思政基因工程”在课上落地生根。

为了更好地推动“思政基因工程”进展,9月初,生物学院各党支部纷纷开展“思政进课堂,党员先行动”迎教师节主题党日活动。这是继前期自主学习和实践后的集中学习,同时也是具体思政元素设计方案的交流与研讨活动,旨在统一思想,全面落实“思政基因工程”。会上,各支部书记领学课程思政相关背景资料和文件精神,分享暑期调研从兄弟院校学到的经验与做法。全体党员就如何做好“课程思政”设计,结合自身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提取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思政教育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专业教师应发挥积极作用,结合专业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各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多次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结合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和专业特点,梳理提炼出“工匠精神、食品药品安全、职业道德、环境保护、中国精神、礼仪道德、爱国敬业、崇尚科学、诚信友善、行业愿景、中国智慧等思政元素,构建起“课程思政”体系架构,为推进学院“五个思政”工作打下基础。

万军梅和黄红老师把“工匠精神”贯穿在为期三周的《药物制剂生产技能综合实训》课堂上,将课堂搬进企业,通过分组让学生轮岗轮训,在轮训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言传身教,既学习企业大师的坚守与专注,又学习他们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的“匠人精神”。如今在大部分的中医院,药丸都是由机器制成,叠丸这一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技能,几乎被人遗忘。然而相对机器制作的丸剂,叠丸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这一传统制药工艺,两位老师带领2016级药剂班学生走进中联药业,接受传统技艺的熏陶。企业大师熊磊边操作边讲解手工叠药丸的技艺。“准备一个直径一米左右的竹匾,把药材粉碎成末,放入竹匾,用水刷一遍竹匾底部,药粉就粘在上面了,接下来端着竹匾不断摇动。”熊磊边说边摇动竹匾,药粉慢慢滚成一颗颗绿豆大小的药丸。可别小瞧这项技术,从药粉到成品,要花一个多小时,耗时耗力。“好的叠丸做出来,不仅大小一致,而且色泽美观。”熊磊说。看似枯燥无味的叠药丸,原来需要这么多的技巧和耐心,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趣,拿起拿起药匾纷纷效仿,当起了“药工”。该班赵泽阳大呼:“这样的课程真带劲,给我来一打!”

生物工程学院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食药安全”

在《食品加工技术》首堂课上,刘明华老师组织学生开展食品安全讨论。“请问大家多久点一次外卖?什么样的菜是你们经常点的?”问题一抛出来,教师里炸开了锅。“我吃的最多的是鱼香肉丝。”“我点的最多的是红烧排骨!”…… “如果炒菜用的是地沟油',佐料用的是硫磺熏制'的生姜,肉用的是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猪,甚至是70后'猪蹄、80后'鸡翅,它们也许是比你们年长的僵尸肉',你们还敢吃吗?”刘明华老师随后播放“瘦肉精”“苏丹红一号”“僵尸肉”等视频,并引导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观看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视频,不少同学感慨“这些不法分子太黑心了!”“食品安全真是任重而道远啊!”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意识到,今后从事的是一项“良心事业”,在行业里坚守良知是基本的原则和底线。

谢明芳老师在《医药商品知识》课堂上植入了“职业道德”这个基因”。“箫鼓年年拜药王”的习俗讲述“药王”孙思邈的仁义道德之心,讲解其在所著《大医精诚》中所提到的“精是专业要精,诚是要忠于职业,忠于患者”。谢明芳老师告诉学生,选择了医药行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对待患者的痛苦,象对待自己的痛苦一样对待。

张婧老师在《清洁生产》课上,植入“中国精神”这一基因”。她以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为原型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最美的青春》为切入点,大家展示了塞罕坝精神。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积极响应祖国植树造林的号召,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奔赴沙海飞舞的塞罕坝,甘做“风沙野人”,以滚烫的青春许国,铸成一道“绿色屏风”的故事。张婧老师通过播放部分经典影视片段的方式,让同学们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念,希望同学们用“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去重新定义自己的青春。

课后,张婧老师深有感触,“其实,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我们这些80后90后00后来说,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艰苦奋斗场景,思政基因工程'的实施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教育,对我们青年教师也是一次思想上的洗涤和升华”。

为了将“思政基因工程”引向深入,做出特色,生物工程学院还专门打造了一门课程——《艺术欣赏》。该课程由李旭院长担任任课教师,他希望从创作背景、革命精神、美育分析等方面来加强学生对革命精神、文化艺术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李旭在课堂上举办了中国传统节日讲堂让学生分小组选定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通过线上线下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这个节日并制作PPT,向全班同学介绍节日的由来、习俗和内涵。

课后,不少学生表示,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发现中国的传统节日原来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涵,“心里的那种民族自豪感一下子就爆棚了!”有学生笑着说。

夏种秋收,深化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2018年11月,生物工程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召开课程思政实施情况总结会,回顾、分析、评价,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生物技术教研室主任李莉老师在会上感言:“最初,老师们都很苦恼,不知如何将思政的内容融入课堂,只能生搬硬套课程+思政'模式。但在慢慢摸索中我发现,课堂上加入思政元素以后,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了、热情更高了,枯燥的理科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目前,生物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基本实现了全覆盖,60余个思政元素融入各专业课程中,达到了专业课程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不少专业课课堂散发出了浓浓的“思政味”。

刚刚过去的新学期开学动员大会上,生物工程学院班子成员充分肯定了“思政基因工程”取得的成效,对教师们的付出表示感谢。“五个思政”工作下一步怎么做?生物工程学院提出了三点设想: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坚定立德树人的信念;二认真做好梳理、总结和提炼工作,持续推进“思政基因工程”;三是树立全局意识,巩固“课程思政”成效,系统化推进“五个思政”工作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生物工程学院教职员工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构建“思政基因工程”大格局,正在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路上,积极探索一条具有生物工程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