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中国”系列讲座开讲:当3D打印遇到工匠精神

发布者:xww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18-10-16浏览次数:1071

    武职网讯(通讯员 吴琼)3D打印遇到工匠精神,会是怎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以什么样的启迪?1012日下午,“匠心中国”系列讲座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光谷东校区“书会·梦工坊”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利、杨国荣和机电学院朱红三位老师以“当3D打印遇到工匠精神”为题,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诠释了3D打印与工匠精神的真谛,阐述了工匠精神对青年学生人生成长的要义。

   “匠心中国”系列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机电学院、轻工学院协办,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倾情助力。第一讲采用“1+2”访谈形式展开,在四壁图书的“书会·梦工坊”内,主讲人与两位嘉宾导师围坐品茗,于茶香氤氲中谈笑风生,在场观众轻松自如地参与其中,现场氛围温馨和谐。

    三位老师以“为什么用3D打印向匠人致敬?”为发轫,层层剖析,阐述了3D打印这一新技术与传统工艺所蕴含的现代与传统的冲突、历史与未来的冲撞、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在这些看似对立的因素中,却又能感受到它们之间的承袭和一致,它们是穿越千年的对话,是流变的两端。而其中承载的就是工匠精神:严谨、专注、追求极致、一丝不苟、坚持不懈……

    接着,三位老师用制作海报的例子讨论了匠艺、匠心、匠品、匠人的问题,总结出工匠精神核心在人,个人的性格修养、价值情感、职业理想等等,都会在物中得以体现。“你的作品就是你自己”,《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王津师傅,平凡的普通人,却透着贵气,工作的时候让许多人着迷。而“高铁霸座哥”有博士学历,受过良好的教育,浑身散发出的却是让人厌恶的痞气。通过对比让同学们理解了人的精神气质与出生、学历、背景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气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随后,三位老师谈到工匠精神的“守破离”。三位老师认为,工匠精神之“守”,是一种传承,意味着长久等待和吃苦耐劳;工匠精神之“破”,是创新,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自我;工匠精之“离”,是自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

    此次讲座的三位主讲人,风格迥异,而又相得益彰。刘利老师具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杨国荣导师是具有心理学背景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朱红导师是具有理工科背景的湖北高职“3D打印第一人”。讲座中,刘利老师知性而洒脱,杨国荣老师深情而有力,朱红老师笃定而温柔。三位老师的谈话风格是她们学科背景的延伸,既各具其美,又相互包容。文科和工科的碰撞,在现场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三位老师谈论的过程中,部分师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其中,甚至有老师直接走上主讲席发表自己的看法。机电专业18306班马正宇同学表示:“听了今天的讲座,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培养自己严谨认真的学习生活态度,争取成为气质斐然的人。”机电专业18301班同学陈家强则认为,工匠精神是每个普通而平凡的人都需要的东西。

“工匠精神自古有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的统一。择一事,终一生,作为当代青年,应秉持工匠精神,勤勉而笃定,在忠实的学习中打牢根基、传承技艺,同时将新思维融入实践,创新技术,做新时代的工匠。”讲座临近尾声,三位老师寄语在场学子: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在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匠心中国”系列讲座第一讲圆满落幕。

 

  


武职影像

视频播报

返回主页